之所以會用我朋友已經混好的Demo來當範例是因為這樣可以保持客觀性,對我來說從編曲開始,經過錄音,混音,母帶後製,每一個環節就音樂性及技術性來說,思考的角度都不一樣,我覺得這樣解說會比較客觀。
再來是我一直都沒有錄製關於錄音方面的教學,最主要的原因是牽扯到的可變因素太多,
從一開始的音樂性考量,錄音的環境,監聽環境,每個人對音質都有不同的主觀看法,錄音的器材,聆聽的設備,有太多太多的可變因素,所以到現在都沒有打算要錄製錄音相關教學。
關於您的DEMO,我想我就照我聽完後的第一感覺給您點建議(純粹個人感覺及經驗分享,請當作參考)。...